# 精华知识点
# 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
# 1.1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
★ 信息是“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不确定的东西”是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(ClaudeE. Shannon)的说法。
★ 信息的质量属性,包括:
(1)精确性,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。
(2)完整性,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,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。
(3)可靠性,指信息的来源、采集方法、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,符合预期。
(4)及时性,指获取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。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么精确、完整,
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,从这个角度出发;这个信息的价值为零。
(5)经济性,指信息的获取、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。
(6)可验证性,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。
(7)完全性,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,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,可能性越低,安全性越高。
★ 信息的传输模型:
- 信源:产生信息的实体,信息产生后,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。
- 信宿: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。
- 信道:传送信息的通道,如TCP/IP网络。
- 编码器:在信息论中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,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。
- 译码器: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,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(原始信息与噪音的叠加)转换成信
宿能够接受到的信号,可包括解调器、译码器、数模转换器等。 - 噪音:噪音可以理解为干扰,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,当噪音携带的信息大到
一定程度的时候,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掩盖导致传输失败。
★ 信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,与物质能源一样,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信息、
材料和能源共同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3大战略资源,他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
★ 信息的传输技术(通常指通信、网络等)是信息技术的核心。 ★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。以下特性会表现得比较突出,项目管理人员对此要有正确认识。
(1)开放性。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。
(2)脆弱性。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想对应,即系统可能存在的丧失结构、功能、秩序的特性,
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。脆弱性差的系统,一旦被侵入,整体性会被破坏,甚至面临崩溃,系统瓦解。
(3)健壮性。当系统面临干扰、输入错误、入侵等因素时,系统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状态而丧失原有功能、出现错误
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。系统具有的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称为健壮性。也称鲁棒性。要求具有高可用的信息系统,
会采取冗余技术、容错技术、身份识别技术、可靠性技术等来抵御系统出现非预期的状态,保持系统的稳定性。
★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、软件、数据库、网络、存储设备、感知设备、外设、人员
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。
★ 信息化从“小”到“大”分为以下五个层次:
(1)产品信息化。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,有两个含义:一是指传统产品中越来越多地融合了计算机化(智能化)器件;另一个含义
是产品携带了更多的数字化信息。
(2)企业信息化。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、开发、生产、管理、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,辅助生产制造,优化工作流程,
管理客户关系,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,培养信息化人才并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。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,设计生产制造系统、
ERP、CRM、SCM等。
(3)产业信息化。指农业、工业、交通运输业、成产制造业、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工艺、产品的信息化。
(4)国民经济信息化。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,使金融、贸易、投资、计划、通关、营销等组成一个大信息大系统,
使生产、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,使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。
(5)社会生活信息化。指包括商务、教育、政务、公共服务、交通、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体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,融合各种信息网络。